10月15日,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时间,京东就宣布砸下「百亿补贴千亿优惠」提前打响双 11 大促。
01
10 月 15 日,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时间,京东就宣布砸下「百亿补贴千亿优惠」提前打响双 11 大促。
10 月 21 日,零售巨头天猫和苏宁也不约而同的按下了今年双十一的启动键。
年年双十一,今年的双十一来的特别早。
自从双十一这个节日诞生以来,曾经的光棍节也逐渐被取代了。
而现在所有人为双十一提前准备一个月,为自己期待的东西买买买,谁还管你是不是单身狗?
这几年的双11期间,不断有人反映:
“买东西比考试还难”
“看完各种活动规则,我焦虑了”
“据说今年‘双11’是最难的一届”
……
在各大电商的购物节中,与瞬时成交量一起翻番的,是消费者对电商平台“烧脑优惠”的吐槽。
新华网曾发文痛批: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来个“全场五折”?
有女装店店主说,“双11”主要做两件事:降价、买流量。
除了用打折来引流之外,还有的是要凑单优惠,比如:
满200减50,而店铺中的产品,往往设计的很巧妙,很多东西都是99元、98元,每次金额都多出一些,让你想往下一个档位凑,你总觉得不凑单浪费了,没凑成整数那些东西是多花了钱的。然后,不知不觉,你就买了五六百。
“烧脑优惠”就像是老鼠拉木锨——大头在后边。一些商家还利用了“花呗”、“白条”等政策,进行分期付款,促进人们的消费意愿。
正所谓,剁手一时爽,还款“火葬场”。
正是因为这样,现在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有开始逃离“双11”的倾向。很多人,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,疯狂的等待0点那一刻,也不再开始囤起堆积成山的快递了。
02
“双十一”最早源自2009年淘宝商城的一场网络促销活动,经过多年发展,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,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。
而现在的购物节怕是日历的365天也不够用了。除了电商平台“原创”的“6·18”“11·11”“12·12”几个日子,数得上的各大节日均不会被放过,除此之外,女王节、家装节、清凉日……商家总是希望有过不完的节日。奔着优惠、打折而去的消费者,慢慢发现商家诚意不足,套路有余。
先涨后降、明降暗涨,属于“套路之首”。
领券、叠加、满减、预售、抢购……各种促销的玩法让人眼花缭乱,不少用户以为抢到了便宜,结果还是被商家“套路”了。付定金可打折、前100名半价、分享给好友可返现……不少网友只能拿起本子,算起了“烧脑”的数学逻辑题。更有一些卖家,先涨价再打折,实际价格不降反升。有网友提到,“没点奥数功底,都不配过“双11”了……”
网友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十一前后的价格,发现许多产品“暗搓搓”涨价了。比如某品牌卫生巾,今年“6·18”购买一组的价格优惠后为60元,“11·11”的到手价却涨到了75元,另一知名品牌的眼部精华胶囊,平常的售价约为3到4元一颗,“11·11”反而涨到了近5元一颗,大家纷纷“谴责”:“你有点飘了。”还有不少产品并没有为双十一备上全年最低价,例如品牌眼贴的价格就比“99大促”要高上一截。
媒体也报道,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“双十一”促销前先涨价,而在促销当天降价,促销活动名不副实。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,要将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对比,确认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。
03
每场大促,平台要的其实都很多:流量、新客、留存、GMV......但是,被盛大的双十一狂欢笼罩着的消费者需要的却简单明了:明确的调价和直接的让利。
购物能够带来“幸福感”,这是经过验证的。
根据尼尔森数据,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趋势指数为115点。(100为积极,反之为消极)尼尔森报告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:
68%的人,倾向于购买国产品牌;
61%的人认为,性价比是购买国产品牌最重要的因素。但是,消费者认为,“品质”的重要性,已经超过了“价格”因素。
透过这个数据,说明了2个问题:一个是消费水平越来越高,消费越来越升级;另一个是,消费者越来越理性,单纯的低价越来越不受待见。
双十一年年爆仓,年年破纪录,价格越来越虚,实惠越来越少,也导致了退货率居高不下。用冲动勾引用户消费,当用户冷静下来,往往就选择了退货,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。而且爆发式的业绩上升,给商家和物流都带来了沉重的供应压力。一旦双十一效果不佳,就有很多商户压货到周转不灵,甚至最后不堪库存而关门。双十一在全年的业绩占比太大,不压货显然会严重影响业绩,所以对电商企业发展也是非常不健康的。
到了瓶颈,自然就要改变,不然行业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,从购物节到消费狂欢甚至还有各种晚会,渲染的更多还是一种非理性的氛围,多的是冲动消费。
电商竞争大都注重价格,但是出问题的往往是品质,所以真正要努力宣导的不是低价,而是好的质量和产品。不要通过让用户疯狂和冲动去购物,而是应该基于更好的理性选择。买家秀和卖家秀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笑话,说的就是这种货不对板的情况,如何更好的提升平台产品质量,把更好的产品推荐给需要的用户,才是电商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